什麼是券幣
商品貨幣
金屬貨幣
信用貨幣
塑膠貨幣
及電子貨幣
荷西時期
明鄭與清領時期
日據時期
民國時期
券幣說故事
億萬富翁
圖像趣聞
鈔券百觀
特殊號碼
首頁
>
券幣的故事
>
臺灣貨幣的發展
> 明鄭與清領時期(西元1662-1895年)
明鄭與清領時期(西元1662-1895年)
受荷西時期的影響,臺灣於明鄭與清領時期主要係採用銀做為貨幣,其間參雜有中國貨幣型態的銀兩和他國的
番銀(銀幣)
,民間則多以後者作為交易媒介。中國的銅質制錢,例如:明鄭所鑄造的
「永曆通寶」
亦通行於臺灣,並可與銀相互兌換。
清領時期,臺灣有兩次發行銀票的紀錄,一為
戴潮春事件
發生時,因軍事需要,由臺南籌防總局令士紳殷戶負責籌募的
「臺灣籌防總局官票」
,共募得四萬元;一為臺灣民主國抗日期間,劉永福為籌措軍需所發行的「臺南官銀票」,共有壹、伍、拾大員等三種面值。
更新日期: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