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學習 小辭典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Facebook

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是指貨幣的價值建立在民眾對貨幣的信賴,而非幣材本身的價值。中西方早期均以低價的金屬大量鑄造法定貨幣(簡稱法幣)。隨著商業發展,金屬貨幣受重量因素所限,不便攜帶及大額交易,又由於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促成了紙幣的誕生。紙幣最初起源於中國北宋,即所謂的「交子」,是一種異地匯兌票據或憑證,統一由國家發行,通行全國,並沿用數朝。
中國最早的匯兌,可上溯自唐代的「飛錢」。而近代大規模匯兌,則始於晚清的「票號」;它專營銀兩異地匯兌及兼作部分存款、貸款等業務,類似當今的銀行。中國第一家票號「日昇昌」創設於西元1823年(清道光初年)山西省平遙縣,一共經營了123年。鴉片戰爭後,日昇昌僅憑各省分號一紙匯票,就將全國攤派上繳的賠款,如期如數的匯往北京,並兌換成現銀直送戶部銀庫。
道光皇帝為此曾讚揚道:「好一個日昇昌,還能匯通天下!」。從此「匯通天下」一辭,便成為形容匯兌無遠弗屆的最佳註腳。
國家銀行發行的流通鈔券,源自於十七世紀的英格蘭銀行。中國受西方影響,大清戶部銀行自光緒31年(西元1905年)開始發行兌換券,此為我國鈔券的濫觴。
更新日期:2018/01/11
  • 常見問答
  • 意見信箱
  • 語音導覽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