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券幣的故事
  • 1.貝幣:
    海貝因大小適中,堅固耐用,不易腐敗,便於攜帶和計數,而且是先民喜愛的裝飾品,因而成為沿海以漁獵維生的住民和中原地區的住民進行交換的重要物品。漢字也衍生出諸多與物品接受、交換及價值有關的字詞,均與「貝」字相關,例如:財、貴、賠、賺、貨……等。
  • 2.布幣:
    春秋戰國時期,流通於三晉、兩周一帶,形制仿自耕作翻土的鏟子「鎛(布)」。早期的布幣為空首布,後逐漸演變出平首布、圓足布、三孔布……等種類。
  • 3.刀幣:
    春秋戰國時期,流通於齊、燕國一帶,形制仿自漁獵刀具,可再細分為針首刀、尖首刀、元首刀……等種類。
  • 4.圜錢:
    春秋戰國時期,流通於楚、秦一帶,形制仿自玉璧和紡輪,又分為圓孔和方孔兩種。因鑄造簡單,攜帶方便,於是成為後來通行貨幣的基本形制。
  • 5.紡輪:
    以陶或石製成,多呈扁圓形,中有一孔。於中心孔上插入細竹棒,以固定紡線,組合成紡錘,紡成織布用的線。
  • 6.交子:
    形式源於唐憲宗元和年間(西元806-820年)的飛錢,為異地匯兌票據或憑證的形式,當時經營飛錢業務的有政府機構,也有民間鋪戶。中國紙幣大規模流通則始於宋代,而紙幣被稱為「鈔」也是自宋代起始,當時曾有交子、會子、關子及引子等種類。交子最早出現於四川的富商大戶,至仁宗天聖年間設交子務,才統一由國家發行,並規定發行額與流通期限,使用範圍遍及全國。
  • 7.秤量貨幣:
    形狀、成色及重量未標準化的金屬貨幣,必須鑑定成色並秤量重量,以確定其使用價值。
  • 8.電子貨幣:
    係指以電子方式,將消費者預先支付的貨幣價值,儲存在所持有的電子裝置或產品上,例如:晶片卡、個人電腦(或伺服器)的硬碟或行動電話等可攜式裝置內,具有便利性。